连城县志(康熙版) 清 杜士晋辑
http://club.xilu.com/wave99/msgview-950484-88376.html
连城县志(康熙版) (清)杜士晋 辑
●版权
连城县志
(康熙版点校本)
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
方志出版社出版
一九九七年十一月
责任编辑:陈锦谷 杨希源
出版审稿:卢美松
版式设计:管旬辉
连城县志
(康熙版点校本)
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
方志出版社出版
(北京丰台区北铁匠营108号 邮编:100075)
新华书店经销 福建省武平县方圆印刷有限公司
开本850×1168毫米 1/32 11.25印张 214千字
1997年11月第1版 1997年11月第1次印刷
印数:0001-3000
ISBN 7-80122-249-0/K·75
定价:30元
●目录
再版说明
首 卷
新 序
旧 序
志 例
重修县志姓氏
县 图
县署图
儒学图
冠豸山图
卷一 历年纪
卷二 舆地志
沿 革
分 野
疆 域
形 胜
风 俗
岁 时
城 池
山 川
坊 里
里 图
逃亡(附)
卷三 建置志
公 署
学 宫
武 场
文 塔
仓 廒
祠 院
庙宇(楼台附)
坊 表
卷四 籍产志
户 口
田 亩
起 运
存 留
物 产
窑 冶
卷五 官师志
知 县
县 丞
主 簿
典 史
教 谕
训 导
巡 检
名宦(附:宦绩)
卷六 选举志
进 士
乡 举
贡 选
荐 辟
例 贡
例 监
例 仕
掾 仕
委 署
逸 士
卷七 人物志
乡 贤
宦 达
文 学
武 功
忠 烈
孝 友
友 谊
隐 逸
贞 节
烈 妇
孝 女
卷八 艺文志
疏
书
序 文
记
诗 赋
卷九 丘墓 古迹
丘 墓
古 迹
卷十 仙 释
末卷 增 添
教 条
告 示
论 说
校注後记
●再版说明
连城建县于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,而辑纂邑志,则始于明嘉靖末叶,距建县已400余年。此后,历清至今又400余年。其间先后于天启、崇祯、康熙、乾隆、民国5次续修,然因世远年湮,兵燹相继,荒乱频仍,沧桑数易,旧志大多散佚;及至十年浩劫,残存蠹卷,再遭厄运,几乎毁之殆尽。
甲子孟春,省令修纂贯古通今之新志,苦于早期资料难觅,故而遍历城乡搜罗历代连城县志,始从民间士人之家获得珍藏之乾隆《连城县志》(民国修志时油印刻本)一部,民国《连城县志》三部(其中一部系赴台邑人集资影印,罗佩光先生寄给大陆亲属者),其余(嘉靖、天启、崇祯、康熙)四志,境内未见踪影。因之,面向全国,多方联系,仅悉北京图书馆尚存康熙《连城县志》。1985年5月,县方志办副主任邹日升专程赴京复印携回,即今整理校注再版之蓝本,为县内所存最早之孤本邑志。
本志系知县杜士晋(北京举人)于康熙五年(1666年)主修兼总纂,儒学教谕李振缨(晋江举人)协修,邑人谢家宝(恩贡,授通判)、李烶(举人,授陕西宁远知县)、黄景煇(恩贡,授通判)、赖启亨(岁贡,授莆田训导)等人参加纂辑,约在康熙七年(1668年)成书发行。全书共12卷,约17万言,分订4册,除卷首(序、志例、目录、修纂姓氏和舆图)、末卷(教条、告示、论、说、考、、题辞)外,主卷10卷中,历年纪1卷,其余九卷为舆地、建置、籍产、选举、官师、人物、艺文、丘墓、古迹、仙释等10门64目。上下断限,除舆地沿革上溯至周秦,人物和艺文两卷个别篇目下延涉及康熙十三年至五十四年之史事(系乾隆年间修志时重印之增版羼文)外,其余所记,均上起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建县始,下迄康熙五年(1666年)修志时止之533年间县内史事。各卷之首,大多有一小段议论性小序,文字简洁,论述精辟。所记内容,行文严谨,取材求实,无所避忌,“美恶皆书”,针砭时弊,直抒已见,熔记事与议论于一炉。瘅恶扬善,据实立言,乃本志记述之一大特点。虽与纂志“叙而不议”之通例相左,然其据事说理,讽谕劝导,却能发人深省。
杜士晋作为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,主修本志,敢于秉笔直书,抨击时弊,褒贬有度,其胆识异乎常人。
全志内容丰富,记述准确真实。然乾隆年间重印本因增版羼文,令之逊色,尤其传记类记述风格与原版迥然不同,且文字粗劣,述事凌乱,浮词虚语较多,褒扬延及传主后裔,实有谀词之嫌。原拟删却全部增版羼文,但考虑到其中记有前后两修志书之间不少地方史事,有一定保存价值,故改而保持再版蓝本全貌,而于增版羼文题下加注说明,以释读者疑惑。只是仍有部分残版逸文,无着落,尚待后贤继续发掘、增补。
此次康熙志再版所据蓝本,系乾隆时修志而翻出的库藏蠹版,其重印本原已残缺,又混杂增版羼文,而且初刊原版,出自多名刻工之手,故序号凌乱;又无统一编码,因之错漏离散和颠倒重复之处不少,令人难以卒读。经整理复原、核对校正之后,再版问世,仍不失为研究清初及其以前连城地方历史之珍贵文献。
由于上述原因,本志再版蓝本的整理校注工作十分艰巨,原县方志委副主任、县志主编邹日升,于此倾注了大量心血,一中高级教师邹春林,退休后参与校注工作,付出大量艰苦劳动,皆为连城早期县志的复原再版,作出一份重要贡献,令人钦敬。其间蒙福建省方志委卢美松副主任、福州市社科院陈锦谷所长悉心指导与编审,于此谨表谢忱。整理校注旧志工作,在我们尚属首次,缺乏经验,且因水平所限,其中不妥之处,自亦难免,深望方家及广大读者予以指正。
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
一九九七年五月五日
●首 卷
○新 序
连城县志序
夫志,乘也。乘乎天下,则天下之治乱载之;乘乎一国,则一国之治乱载之;乘乎一邑,则一邑之治乱载之。所以纪兴衰,列臧否,备观览也。志之为书,厥重矣哉!余守汀之五年,连城知县杜士晋修志成,请序于余,谢不敏。乃曰:“古之史者,左氏而下廪廪乎惧之。昌黎韩子之言,独无绎思欤?余谢不敏。伏念连志创于明季,戊子城陷,薪之。今我皇上御极龙飞①,迄今五阳数奇②,进而六,则泰道之符③也,泰阶之升④也,内外乂安,海氛宁息,正待橐簪笔⑤纪事之会。连固山隅,属版隶籍,俨然文章之区宇,志胡不修欤?”余嘉其志而与之言:如世之说者,文武異道,取守異宜--武夫、策士可以进取,儒者可以守成,盖文武迭用而各得其宜。是不然。治国之道,譬之人焉。自本观之,手、足、耳、目皆身也,言、动、视、听皆用也;自末观之,则手、足异号,耳、目异使;而世以为異者,有见於末也。古之取天下者以身,其守天下者亦以身,故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。治国之道亦如是。由之者,道也;为之者,善也;好仁而恶不仁者,义也;假之者,为人者也。不善其身而善其政者,无有也。是故,上之人无愧,则下之人无憾也;内之者非所昵,则所外者不敢浮也;远之者非所怨,则所迩者不敢偷也。即举县官之卑职,殚心竭力而无不获於身之患。倘以今之人,废今之法,为令者不大可畏哉?其扰,则妨民;其自以为便而求足其欲,则又困民。故夫吏之便,民之病也。有便民之法,而又有不便於吏之忧,余所不敢知也。维连志成,告子以告後之宰连者,且以告天下之宰邑者。
时康熙五年丙午长至⑥之吉
中宪大夫汀州府知府三韩孟熊臣撰
【注释】
①御极龙飞:天子登位。
②五阳数奇:五,在乾卦上卦居中,又是阳爻在奇数的阳数得正。作者运用《易经》乾卦的卦辞与爻辞来说明康熙五年正是天下进入太平盛世之时。
③泰道之符:太平治世之道的征兆。
④泰阶之升:三台星升起。泰阶,天之三阶,即三台星。三台星两两成体,三台故六。三台星升起,便是太平盛世之时。作者借此谓康熙六年进入太平盛世。
⑤待橐簪笔:“待”,疑为“持”之误。持橐簪笔:手持盛书囊橐,插笔於头颈,以备记事也。
⑥长至:指夏至。夏至白昼最长,故称。
序
志有一统,有省,有郡,有邑。志莫小於邑。然邑合为郡,郡合为省,省合为一统。一统合,而一代之史基是,千秋之史基是。夫至一代、千秋之史基是也,谁谓邑志小哉?盖邑视天下虽小,舆地有灾祥,建置有废兴,产籍有登耗,官师有臧否,选举、人物、艺文有盛衰,注往鉴来,一与史等。非三长①具,史不能修也;非三长具,志亦不能修,谁谓邑志小哉?且修志,贵有其才与学与识,亦贵其有时。时和年丰,狱讼衰息,一无水火盗贼之警,从容征文考献,始为快事。故连志未可修也:寡陋如余,既无其长,地瘠且偏,不通商贾,山无果木,水无鱼盐之利;且戊子土寇陷城,大肆焚掠,逃亡遍屋,残喘未苏。连城志未可修也!虽然,不容己:天启丁卯来,迄今凡四十年许,又经鼎革,苟不急为编辑,久将湮没;而予叨牧兹土,又适王师荡平三岛,民心慴伏,诸上台亦复多方安集,哀鸿渐有家室,亦不敢尽以无其时自诿。故仍旧增新,勉从贤士大夫後也。岂敢曰修,亦因时重加补葺云尔。
清康熙五年丙午都门杜士晋撰②
【注释】
①三长: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,写历史必须有三长,即才、学、识。
②连县知县杜士晋原有序,而复印本已缺,今据民国县志补。
分篹增修後序
志者,记也,表年记事也。是志之修,昔者在於十年以前,综百年之後,补+辑而考核之,不厌其详,固已章章如是矣。今於四十年後,复有增修之命,则以继前功而襄盛典,岂可苟然已哉!大抵十年一变,天道自然。由明丁卯迄清丁未,历四十年矣。其间,风土、人文、天时、人事,由今视昔,不无大異。凡所以纪之,必考其实;书之,必究其详。斯又所目击而耳闻,非若前之缺轶而难稽也。为夫仕宦之去来树徽,耆旧之後先济美,与闾巷闺门砥节砺行者,有长必录,固所以风来祀也。然论人於三代以下,士鲜全行,岂无纯疵相半,瑕瑜不掩?然必究於大德无逾、行谊足述者,始纪而录之。况在鼎革之世,颓风再挽,苟片善之足闻,亦何惜半字之可传,以作中流之砥,而为景行之勖?有传必录,无徽不芳,或经上台旌嘉,或由郡县表彰,及通庠具结举称,果合舆论,始敢纂入。苟非其人,必不敢滥加浮誉,而私一字之褒。然人生百年,好醜不一,岂无雌黄,易作好恶者哉?并将原词立案以备征考,知非附会而无据矣。至若忠烈以身殉国、武功以力拘原者,特书以昭盛节。间有内举不避,亦仿省志,据事直书,異於文妖①。沿置兴革,足以表源流;诗文序记,足以备风采。呜呼,盛矣!至於笔削取裁,则有秉笔者在,非鲰生俚说所得与也。生等章缝末学,敢假赞词之列?第供杜侯之命,不得不殚心力、续前编耳。揆厥由来,极知僭妄之辜,姑叙篇终云。
时康熙六年夏五之吉
谢家宝 黄景烣 李烶同撰
【注释】
①文妖:封建时代对违反正统思想的文章或作者的蔑称。
○旧 序
旧 志 序
明嘉靖丙长 昆山陶文渊(定斋) 经魁
予甲寅初夏,承乏是邑,喜地僻、讼简。前此多缺官废事,虽钱谷簿册,稍年远者,辄沦缺无稽:六房司典吏,止三四名兼领之。究之,间多不能终其役,且不能安其身也以为之,执政得至迁转者,什无一二,官吏咸视为传舍,孰能与图成政垂法也哉!考之立县以来,未经辑志,诚缺典也。凡我上司,每每移文访取旧志,奉而诹询士夫世家、耆硕父老,各取记载,用备采集。庠生有黄朝阳者进告曰:“前任令金讳榜者,尝究心於志,汇稿将半,值以事去官,而志稿漫逸,阳得而藏诸笥者若干篇,敢呈览,请采辑而成之。”於是,有绪可循而成功易矣。披集纂录,逾年而草草类分为卷,其间有论有赞可因者,悉因之。遂托黄生,捧告其师学博①,互加雠校。兹幸成於众笔,仿别志式,其立凡创例,此类条分,言博而能要,事核而不芜,似可序而刻也。乙卯冬,会适朝觐,行期逼而不暇。明年夏,复莅任,将举而行之。窃念:连城,汀之一邑耳,其土多亢燥硗瘠,不堪耕植;其俗虽俭,而不阜於财;其民多僿②,而不闲於礼;计田赋不过七千石,而计田不过一万四千顷,约岁收计丁口,不足以给半载。是以农隙凡壮丁俱出境佣工就食。斯民恒产不足,尚安望其兴礼乐也!予质梼昧③,不能敷宣治理,而养民之惠、使民之义,实多歉於君子之道。然志不可缺,乃勉焉而托之木,俾後人之忧勤於是志之中。按城社以思守焉,核赋额、民数以思养焉,访习俗以思教焉,修贡赋以思敬焉,稽祀典以思正焉。教养兼举,能为古之遗爱,则又予之惓惓者也。
【注释】
①学博:唐代职掌以五经教授学生之经学博士,後来也泛称教官。
②僿sài,轻薄,不真诚。
③梼昧:愚昧无知貌。梼,táo。
旧 志 序
明天启乙丑 滇浪张大观(诣台) 经魁
邑有志,徒志邑乎哉?所以备省、郡二志之文献撷蒐,而传为当时後代信志也。邑志信,则郡、省二志皆信。省、郡二志可以征信,则士大夫之家乘不得志诬以乱真,朝廷巨公之正史不至传讹以贻诮。至於山川之灵变,城池之创修,利害之因革,风土之淳薄,人才之兴衰,户口之多寡,赋役之增损,与夫文章词赋之华,人物是非之林,苟有系於政治,无不载。其公且核,足信也。吏於其土者,一开卷而胪列可考镜。政事修明,风俗厚美,恒必由焉,而天下之治因之矣。夫合天下之家国,萃而为会城,分而为列郡,其信史信志重而可征者,必自蒐邑志始。邑之有志,顾可轻乎哉?不佞款启①固陋,生於西南滇天末,去闽几万里,乡先後辈鲜宦游闽中者,筮仕而令连城,问政问俗无由也。连城僻在汀一隅,居万山深峒中,而与江之虔②、粤之潮界、寇盗所出入之区,独去海稍远。入明以来,患於流寇者四矣。既履任,见其风习朴愿,闾阎匮困,清徭赋,核仓廒,简狱狴,练土戍,修陂塘,礼绅大夫问俗焉,进博士弟子问道焉,以为道明而俗美,庶几政举而刑清。迺其时異於昔矣,则又远而求之志。古犹今,今犹古也,或可沿记载、摹前修,而损益调剂以为治。诸博士弟子出其近所修志稿以进,曰:“是前志之传信,不改於今者也。是以今志之增修改窜,而稽核订正润色乎前志者也。”连邑蕞尔僻远,文献可征也,不佞有所藉手矣。夫天下之耳目,惟近者可信;而近者最不可信,则何也?以意易耳,以耳易目,耳目一易,故虽近而信不易也。天下士之议论,惟独者可凭;而独者最不可凭,则何也?以独见独闻阈议论,以独耳独目阈闻见,议论有阈,故虽独而信又不易也。夫志也者,耳目议论之丛也。今夫山川土田,有目者所共覩,有耳者所共闻,然而有利在变易者,且妄更置焉。窃以入於志,伏異日不可信之端,而况其他者。连城维僻且远,则不至是。文明郁萃,心志未变,耳目合一,议论和同,则信之物也。政失而求之文,礼失而求之野,其必在兹志也乎!他日省、郡二志,且藉是信而传焉,宁独不佞治一邑政教赖之。
【注释】
①款启:见识狭小。
②江之虔:江西的赣州。
旧 志 序
明天启乙丑 温陵杨瞿崃(号□□①) 进士
今寓内郡国志,率数十年而一修。何也?沿革废置、是非得失,学士能识,故老能言也,过此则无征而不信。噫!此连城县志所为重修也。虽然,新志传则旧志废。兹志也,不当难且慎乎哉!不佞尝阅江志矣,江之《鄱阳志》载湖田几千亩,岁苦阳侯②,而修志者续载云:“倘有明慈刚断,来官兹土,为民请命,当以九百馀米摊派山田。”夫湖,江人也;山,亦江人也,摊此以与彼,然且增入志中,遂致山、湖人数年争噪,曾再力请清丈,而谤议忽腾,吏谪已及矣。不佞又尝阅粤志矣,粤之省志,博赡精核,其华藻可以不朽,而其发扬昭阐,亦可以不磨,作而曰:“是谁何氏之笔也!”其後,遍观名宦、乡贤志所载,简而不苛,核而不滥,今世所称。杨贞复先生,殁二十余年,乡贤未及,叩之,则谓评骘未定也。可畏哉!至夫沙田数万顷,争者盈几案,而无敢变乱飞诡以窜入赋役籍中。其严如此,然後知粤省志之不朽而不磨者,其郡邑志皆可以藉以为信也。今闽通志纂修十余年,而未见成书。往者,黄文简先生修吾温陵志,时则今林大司徒,何、苏二少徒,载笔而专其议,岂不亦一代宗工巨匠聚於一时乎哉?志成,而文简先生有遗憾焉,则何以故?然则省志之未可成,无亦他诸郡邑志多如文简所憾者,而未敢据以为信欤!夫数十年之政教风俗,则数十年之信志出焉;数十年之郡国志,则数十年後为政者之宪章也。上有政教,下有风俗;前有典型,後有治化。志也者,所以信今世、诏来兹也。若不能信於今,後人孰为信之哉?连城之难且慎也,修其信者而已。噫嘻!斯道绝续,在乎其人;斯文明晦,在乎其时;斯世治理,在乎其上。志不可以为政,而游神於志,必可以为政。此则重梓邑志者盛心也。他日省志告成,兹志亦有生色云。
【注释】
①号□□:“号”後是空白。
②阳侯:传说中的波神。指代涝灾。
重修连城县志後序
明天启丁卯 何孟潜 主簿
国家自有县治以来,建官以知为名,而县必志,所以考知治理也。是以经制兴革,匪知弗措;民情幽隐,匪志弗稽,则凡职此知者,於志未可缺耳。连志故修於先令陶公,迄今几於百年矣。今天启乙丑冬,邑侯张公来知县事,廉明敦谨,雅好博物。时适朝命修神庙实录①,檄采各郡邑乘。侯甫下车,见旧志简陋,未堪以献当宁②,遂欣然捐俸,征诸名流,不惮旦夕,锐意纂辑。阅二岁而稿成,将授梓工。值孟潜以泰昌恩选,备员僚佐,叨与订正。因读新志,发凡举例,别类命名,望其题引,已知为传信矣。至究其中,阐潜德,蔼若春温;辟淫邪,俨如斧钺③;寄赏鉴於评林,辞严而义正;附隐忧於咨访,文省而意长。沨沨乎,虽古良史莫是过者,谓非连之一部政规乎?是宜深称侯意,付之梓人,藏之马山之室,以俟後之知连者。矧连夙称文献之邦,廌山文水,种种佳丽。其俗淳庞,其民朴鲁,其士崇礼乐而悦诗书。且复赖侯振育,惇信明义以教之,宁无乘时策励,奋翮图南?文章气节,如丘、许诸先达,载在志中,灿然可考,厥後宰连者率是而行之。凡所彰瘅、所兴除,当必按志推移,以修若政,克称此知之职,而造福於连,则斯志之关治理弘矣。孟潜湖湘末学,职属下秩,何幸躬逢其盛,得续貂斯文之後哉!因是纪其岁月,附诸简末云。侯讳大观,领乙卯乡魁,滇之浪穹人。
【注释】
①神庙实录:下篇陶文彦旧志序作“神宗实录”。
②当宁:宁,zhù,古代宫室屏门之间,为帝王视朝时站立的地方,因称皇帝为当宁。
③俨如斧,钺:“俨”字恐误,应是严如斧钺,方与蔼若春温对应。
④马山:县城东部之马头山,为冠豸山风景区的景点之一,其间有书斋,当地名士多结伴来此吟咏,研究儒家经典,探讨先贤遗文。
旧 志 序
明崇祯己卯 滇浪陶文彦(名箓) 进士
甲戌之役,予从南宫释褐①後,叨一命之荣,筮仕之初,命宰连。道繇武夷九曲,紫气腾郊,望而知为先儒故里,低徊景仰久之。迨入连境,每见廌峰、天马山川风景;觉有異焉。及接缙绅子衿与诸父老,恂雅简朴,心窃喜曰:“是殆经文公所化②,绝无叫跳嚣凌习也。”莅任之馀,披览邑乘,舆图广拓,生齿繁殖,俗尚卓越,人文兴蔚。产连者後先崛起,不乏高良,即宰连者旧新继至。亦不乏贤达。馀叹所载与所见无以異也。未几而郡守唐侯纂修府志,檄召采辑属县,以成全书。按连志创自嘉靖丙辰年,前令陶公,大端虽具,简略尚多。阅百馀载、天启丁卯,余同里友人诣台张公来令,适修纂神宗实录,因志残陋,慨然兴举,征诸名流,克襄厥事。体裁宏正,订考周详,焕乎五都巨观,余复何赘?抑思天道十年而一变,王政三载而考成,繇丁卯迄今,历一纪矣,故取旧藏版籍,复与孝廉童君茂成、童君应举,庠友林生元阳、李生涵、谢生家宝、黄生兆开、谢生锡命、沈生期扬,罄余一得,补遗增缺。虽然,志者纪事之书也,一省之事稽之各府,一郡之事稽之各县,一邑之事稽之各里。连介处僻壤,未足与海内雄藩大镇争相比度,第在连言连,形胜之葱郁,风土之淳庞,士民之敦敏,与夫宦游之懋著,亦彬彬辟一世界,光昭史册。斯又余所乐成吾友诣台未竟之志,仰副我唐侯采辑之盛心也。至於沿习代更,後有美而必彰,端俟将来之知连者。
【注释】
①南宫释褐:南宫,主持会试之礼部;释褐,脱去布衣。南宫释褐,就是中进士。
重修连城县志後跋
明崇祯己卯 刘芳称 主簿
夫邑之有乘,犹国之有史,所以征信而传远也。语云“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”,则何以故?弗克公且慎也。连属汀界,处僻地,其俗醇闷,其民於睢①,其士喜文雅而尚气节。赖多君子涵濡振有②,意不尽而形之笔,笔不尽而载之辞。志之一书,诚昭代不易之鼓吹。芳称以宛南明经备员僚佐,每愧学识管窥,罔裨世用。第入境问俗,首稽图籍,犹幸诸绅衿父老教余曰:“斯志之成,自令滇浪诣台张公殚几心力,阅今刚十载矣,其间政务事迹,尚悬有待。倘继张而起者究心综理,辉煌简册,百尺竿头不更进一步乎?”无几,陶侯以甲戌名隽来视连事。侯与张公同里人也,学业相方,交契最厚。甫下车,礼贤抚赤,兴利除害,不待有成之期,新政焕然,则见绅衿父老自闾巷以及穷檐嬉游乐利,咸颂侯之造连,较之张公大有过焉。岂非天作之合,精神之往来,先告於尺幅间耶?不然,滇、闽相距天来而胡不介而亲?气之所感,千里其若同堂也。然则,今日侯奉郡守檄,召采辑,与孝廉诸君矢公矢眘③,增补是编,芳称叨与订正。虽由邑而郡,续张公未了之义,实由乘而史,大我侯方作之业,其为征信而传远者,宁有既哉?他日太史采风立言,为宇宙盛事,侯其藉是以不朽也夫!
【注释】
①於睢:疑为“睢盱”之误。睢盱,朴素的样子。
②有:疑为“育”之误。
③眘:古“慎”字。
○志 例
一旧志:嘉靖丙辰,邑令陶文渊、廪生黄朝阳修;迄天启乙丑,部文纂修实录,广搜天下志本,邑令张大观、廪生八人搜集告成;崇祯丙子,郡侯唐公世涵大修府志,邑令陶文彦,孝廉童茂成、童应举,庠生林元阳、李涵、谢家宝、黄兆开、谢锡命、沈期扬原修八人增补。迨顺治戊子,兵燹薪之。庚寅,署令王自成、孝廉童应举、明经谢家宝、沈期扬、郝廷平、庠生童三纲寻觅旧本,缮梓未竣。康熙丙午,邑令杜公士晋手为辑正,乡绅谢家宝已三襄厥事矣。阖邑绅衿详考编集,以成全志。
一志首舆图,约而易见,一总图,次公署、儒学;今增冠廌一图,令观风者按籍而知一邑之胜概也。
一邑内山川,指列名胜,选奇标異,及嵬然一乡者悉书,其余培塿支流,不能尽纪。
一风俗,美恶皆书,其维新之化则有司存。
一食货,民命攸关,故记载必悉,庶经政者有所考焉。
一仕宦,政绩懋著、教化彰明者,其记在传中;若夫兴除有益一二大端可书者,题数语於姓名下,不另立传。
一科名宦达等,帧幅不相连接,留余地以俟增入。
一人物,博采见闻,表彰先哲,後学责也。盖见闻異辞,不爽厥实,斯信史矣。间有父、子、孙相继传者,有先德不仕而後裔官秩者,有潜修傑出特书者,咸公心佥录,不阿所好。
一孝义贞烈,必幽光潜质有奏旌及当道奖扬者;间有捃遗迩年所录,咨询尤核。
一连俗妇矢从一,贞节不胜书,兹仅载数人而已。其苦节特著无嗣者,不有表彰,何以励化阐幽?故书。
一诸贤著作,一邑菁华,以代次先後,文繁不汰;若溢美过情,即全文汗漫①,亦删;贵传远也。
一庙祀,有功德於民者,书之。
一祠记,备载缙绅望族积有世德者,风厥邑;间有一二故家未备载,以俟後之君子。
一凡事迹,据实直书,美而无阿,不另系论赞,过於褒扬。
一逃亡户口,所载仅总目耳,今另一纪,附於里图之後,按黄册②而博稽,使归来者望而宁止。
一制诰封赠,今俱附於本人名下,如诰封则书其赠衔,敕命则述其纶言;若全文则不悉录,听各家乘自为琬琰③。
一艺文中,如记、传、序、文、诗、赋,有品可贵、实可稽而关系於政治风俗者,录之;余不载。
一旧志分列八卷,今列为十卷,卷首各弁以总引,别类命名,便於翻阅;其旧小引悉删。
一而④增添杂著,另为一帙,以俟来者。
【注释】
①汗漫:不着边际。
②黄册:上报户部之户口册籍,册面黄色,故谓之黄册。
③琬琰:美玉。自为琬琰,意即各自珍存。
④而:衍文。
○重修县志姓氏
鉴 定:中宪大夫汀州府知府 孟熊臣
奉政大夫同知 卢裕砺
文林郎推官 徐开远
纂 修:连城县知县 杜士晋
协 修:儒学教谕 李振缨
董 梓:典史 周邦杰
同纂修:乡绅 谢家宝 李 烶 黄景煇
赖启亨
校 阅:乡绅 李 炌 傅应元 沈期扬
傅作和 董大炜
贡士 赖延泰 沈元奇 沈日表
举人 沈恩举 沈元霁 赖超彦
庠生 童日鼎 沈逢济 谢学天
童彦深 王朝鼎 官尚德
赖启英 黄金锡 童士辉
誊 真:李 云(上杭县人)
誊 草:谢 元 江 秀(经承书手)
梓 书:刘 儒(建阳人) 温仲辉
黄仲奕 温永昌 丁秀
温祥生(俱上杭县人)
注:上图左侧半页,原本已失。这次再版重印时,补绘复原。
○县 图
(图表略)
○县署图
(图表略)
○儒学图
(图表略)
○冠豸山图
(图表略)
●卷一 历年纪①
宋高宗绍兴三年癸丑,初以长汀莲城堡为莲城县。
五年乙卯,县令丘钦若始筑土城三百丈。
八年戊午,县令刘国瑞始建学舍,给官田以赡弟子员。
十四年甲子,诏蠲汀、漳、泉、建四州经贼践蹂赋税。
十七年丁卯,以盗贼妨农,诏令赈粟贷种。
十九年己巳,诏以汀、漳、泉三州民田被贼践蹂,蠲其税。
孝宗淳熙八年辛丑,除汀、漳民为潮贼蹂践者赋役。
十一年甲辰,令守臣赈粟贷种。时不雨,至於八月,是岁无禾。
十三年,减汀州盐价,岁万缗。
十四年,大水。县令刘爚重修儒学,请罢纲运例等钱。
庆元元年,县令鄞康成建惠济桥。
绍定三年,寇乱,暂驻兵於儒学,遂为所坏。
五年,县令米巨宏重修县治儒学、廨舍、土城,建遗爱堂、不欺室、爱莲轩。
嘉熙二年,建万桂贡士庄。
淳祐三年,县令罗应奇重修土城,作瓮门。
十一年,山水暴至,漂荡民居
宝祐四年,县令徐公亮建朱、杨二先生祠。
景炎二年,罢商务税。
元至正四年,夏秋大疫。
六年,罗天麟起兵。(按旧志所载,元顺丙戌②二月朔,日食,山东地震;五月,陕西饥,盗窃太庙神主,六月,罗天麟兵起,破汀州。)
七年,县令王成吉重修土城御寇。
十四年,大饥,人相食。
二十一年,文庙火於红巾贼,惟大成殿存;城池、县治复毁。
二十四年,摄县事马周卿重建儒学门庑两斋,始建文川桥澄清阁,隶东田石十三景。
明洪武元年戊申即位,诏行天下,定律令。
二年,诏天下郡县立学。
三年,诏开科举。
四年,县令邓昇重建县治,建提刑按察分司,迁北团寨巡检司於崇儒坊。
五年,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,降户田帖。
六年,县令刘雍建山川、邑厉、乡厉坛。
七年,重修圣殿两庑。
八年,命立社学,建际留仓;命天下郡县访穷民,无告者,月给衣食;无所依者,给以屋舍。
十五年,命改六里为四十一图。
十六年,颁乡饮图式,始立岁贡,裁革税课司。
十七年,置阴阳、医学。
十八年,县令丁良恭改巡检司於新泉。
十九年,诏赐高年肉、帛。
二十一年,建常丰桥。
二十四年,建里社坛。
永乐四年丙戌,遣使购求遗书,命建申明亭、惠民局;主簿许利建预备仓,复设预备仓於各里。
十五年,颁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、《性理大全》於学宫。
宣德元年丙午,县令吴衡增置学地为斋舍。
七年,勅减二三粮额及消耗,作民田起科;并六里为三十一图。
十四年③,沙、尤寇邓茂七攻邑,毁官舍、民居及文川桥,邑民登冠廌寨以禦之。
景泰五年,县丞李翰复建文川桥,重修养济院。
天顺七年,训导王顼始塑文庙及两庑像。
成化六年,县丞胡琏迁府馆於县治後。
八年,改建宁道为漳南道,提学游明建明伦堂,县丞胡琏移谯楼於仪门前,建旌善、申明二亭。
十二年,提学钟成建儒学衙宇号舍。
十四年,县丞吴琬重建文川桥。
十五年,迁棂星门於街内,建兴贤、育才二坊,重修社稷、山川坛。
二十一年,夏淫雨,山水骤溢,乡市民居多为所坏,沿溪屋宇漂荡;田苗为沙所压,人畜有溺死者。
二十二年丙午,改射圃为演武亭。
弘治九年丙辰,都御史金泽奏请添设捕盗主簿一员,增新窝铺。次年,裁革主簿。
十年,改清军厅为主簿衙,又建秋家岚隘门楼。
正德四年,正街市火。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余丈。
七年壬申,县令蒋领官兵剿大帽山贼,於黄沙寨死难。次年,赠为汀州府同知,建忠惠祠祀之。
八年,漳南道胡公琏,改建儒学为前庙後堂,县令郑倌董其事,焕然一新;始筑砖城。
十四年己卯,县令吴瓒建雄镇楼於县治後。
嘉靖元年壬午,地震。改建邑厉坛於北山。
二年,建城楼五座,架铺三十余间。
四年,新泉寇扬廷兰等劫掠乡堡,隔川民陈玑等寻获之,卒以事死。
五年,县令方进毁庙祠五所,修饰文庙,建聚奎楼、尊经阁、号舍三十间,重建泮宫兴贤、育才二坊,迁社稷坛於彭坊养济院,於东门外改龙山庙为祝圣宫,金山庙为乡约亭,重建惠济桥。
六年,大水,禾尽偃。
八年,颁御制“四箴碑”,改尊经阁为敬一亭。
九年,饥,赈。
十年,降旨正先师庙号,毁像设主。是岁夏,东南门圮三十余丈,雷震文庙柱。
十二年,九月星陨如雨。
十三年,建启圣祠。
二十一年,县令金榜重修殿庑贤圣牌位,重修棂星门;迁社稷坛於西门郊右。县丞杨汝楫赈饥,徙县土地祠於谯楼东,重修学舍衙宇。
二十二年,主簿陈芳重修圣殿两庑,迁桂亭於明伦堂,後毁。
二十三年,地震;秋冬大疫。
二十五年,火焚养济院,死者三人。
二十六年,署印主簿王一猷往上杭,至伯公滩舟覆,失县印。
二十七年,颁县印。是岁生员一十四名倡义捐赀建儒学,复旧址,又毁及诸从像。
二十八年,建泮池石桥。
三十二年,黄竹花,其实如米,居人以花实食之。署印推官郑信修文庙圣贤牌龛,建镇南关。上杭丰头流贼百余人,劫掠汤头村。
三十四年,夏秋霪水,城圮。募骁勇百六十人,往征倭寇,猝遇杭州府朱仙桥,死敌者二十七人。
三十五年,县令陶文渊修连城县志。夏,大水漂流,南门滨溪岸及城垣冲圮,典史潘瑞督修之。
三十六年,流寇窃发,县令陶改建丰头等隘,仍设乡兵御之。
四十年辛酉,饶贼围城,里老请保,本府节推刘宗寅镇守城池,人民免患。
四十一年,广寇罗袍等据席湖营,生员童邦杰计擒之。
四十二年,新泉筑城叁佰丈以御寇。
隆庆四年庚午,朋口大水,至新泉一带,民居漂荡,损人几百口。
五年,自御极以来,五谷丰登。
万历元年癸酉,县令陈三俊改学,复原址,右庙左堂。
二年,七月大水三日,湮没民居、田塘甚多,推去安东楼、镇川庙。本县命人将县门连城县牌投诸水,水少息。
四年,县令郭鹏卖学前泮池,改儒学於东门外山川坛,仍移山川坛於南顺新庵背山。
七年,县令郭丈量,虚粮之家受惠,加子粒米几百石,贻累殷户,後经当事请豁。
十二年,县令朱九卿迁学宫於原址,六里复丈,田地得均;又,文川桥圮折一半,随修之。
十四年,县令朱佥殷实,填学宫後塘二口,栽树木以培龙脉。
二十一年,县令牛大纬建文塔於李坊庵;是岁大旱,祈祷殷勤,雨随车至。
二十二年,大荒,竹生米,疗饥,活人甚众。
二十三年,西福汲门楼毁,旋建。
二十八年,八月地震。是岁冬,县令徐大化改学为前庙後堂。
二十九年,金山祖庙燬,大疫。
三十年,县令徐建南北二水闸,又建汤背土寨。
三十一年,县令徐於学後建足食仓。
三十二年,冬地震。是岁,县令徐置学前泮池。
三十六年,知县傅坤建城隍庙前堂,又建渡头桥。
三十七年,西、南二隅人,重建金山祖庙。
四十年,宗师冯移文泮池建桥三座。
四十二年,县令丘大成改学宫为子午向,恢大明伦堂,迁名宦、乡贤二祠於学後。
四十五年,县令雷同声建文昌阁於学後。
四十六年,学前泮池水红色,青木石投之,皆染红,如是者一月余。
天启元年辛酉,县令雷改社稷坛於西门接官亭之上,迁邑厉坛於西门旧社稷坛。闰二月,大水,墙屋坏,人民损伤。
三年,六月,雨雹,大如卵,害稼。
四年,学前泮池水复红,二十余日。
六年,秋冬旱,疫厉。
七年,县令张大观修刻县志,重建谯楼。
崇祯元年戊辰,檄调各县乡兵,守福州海口,连官募兵应之。
四年春,广贼逼上杭演武场,掠长汀,连邑警。土夫登城守宿,募勇防卫;贼知有备,他遁。是岁夏五月,天雨黑粟,人不敢食。
八年,冬十一月,地震。是年,县令陶文彦捐俸,委主簿刘芳称,重修内城垛、东水门城楼、窝铺暨养济院、仓廒等处;复委巡简④薛通整理南路新泉公馆、北路新添公馆。
九年,春正月,天雨雹。夏四月,饥,县令陶请发仓赈济;又捐俸修启圣祠东西两庑,详复各乡九隘,委乡兵宿御。
十四年,县令顾祖奎缉捕奸寇,四封安堵。沿城增修垛子二尺;开三望坪麦田,未殚厥功。有劝农祠,今废。
十六年,邑人谢绍荣玄孙谢建奇等,重建城西昼锦桥。
十七年,春饥,县令顾祖奎捐赈。夏六月二十七日夜,城外大水,漂民居,害禾。秋,训导卢旭日率通庠士子修文庙圣贤牌龛、明伦堂两廊照墙。是岁,清兵复北京,国号大清。
顺治三年,三月,大水泊城东龙凤桥;五月,北安里大水,冲圮田塍;山寇取北安之禾,屡掠席湖营,通邑士民练兵造铳,严为防卫。八月二十九日,清兵复汀州。九月二日,差官取钱粮册籍。县令吴希点(浙江人)谕通邑士民,焚香露顶,步出西郊恭迎。御旨:三日,城内外士民剃发。四日,吴县令赍册籍往府,中途阻四。八日,仍赍上府;二十一日,邑中里老赍米、酒、猪、羊等物,供给大兵。十月,县令徐承泽、教谕毛可仰、典史徐一鹏前後莅任。
四年,县令徐建北山楼三层,添设木城,以备防守。八月,山寇初攻,从横山隔口田直入隔川,焚掠逼县。县令徐严为防守,请兵援剿,寇宵遁。时从贼营得谍书,急缉城内奸细数人,同众审确,弃市。十二月,山寇破永安,乘势攻连邑。寇围城急,县令徐晓夜率众,登城守御,矢、石、铳交下,寇不敢近。时援兵未至,而渠魁伪称,赵士冕绐胁内侨寓官李士藻等潜通。三日城陷,县令徐被获,至寇营,义不屈,咬牙怒目骂贼而死;教谕毛、典史徐亦不屈,徇难⑤。贼众入城,焚掳淫掠。後三日,协镇高守贵、参将谭麒、都司张明海等,同领大兵至县,振旅北门演武场。时总兵於公永绶镇汀,运铳继饷,绎络不绝,士饱马腾。协镇高及谭、张等将,冲锋破敌,屡战贼败。至除夜,设计恢复,杀歼达旦,伏尸遍地,生擒李士藻等归营。
五年戊子元旦,恢复,大兵仍屯城外。九日,协镇高率兵入城防守。本日,署任本府经历裘良怡莅任。见城内外尸骸蔽地,时帑藏焚劫,同代捕府仓大史姜凤翔捐胔,自城郭至席湖营一路,掩骸瘗胔,招抚残黎。至十三日,郡守李友兰临邑招抚,见满城焦土,难民颠连,为堕泪不已。或济以囊金,或给以布絮,百姓感激;回郡日,匍匐哭送。十五日,寇陷南乡席湖营寨。协镇高夤夜袭之,斩馘无数,俘者戮之,贼气方沮。自陷城来,黉宫、县衙、民房尽归燹烬,仅存城隍、五显二庙,分司公署。百姓流离转徙,城市杳无人迹。三月,大饥,米一小升价银贰钱四分。士女初啖糠粃,次食野菜,甚至食鱼草、树叶,死者辗转沟壑。时囷廒焚烬,署令裘申请道府,批助赈济,民赖以活。城垛崩圮,署令裘募工修葺,周围先设楞栅,後设木城,多备器械、火药,以备捍御。秋,瘟疫大作。是岁,土寇两踞揭坊寨,掳掠近寨乡村,焚烧民舍。署令裘同驻防谭,内严城守,外严侦探,日率精兵绕寨击之,杀渠魁而馀党惊遁。安抚揭坊难民,仍搜各山寨奸细,设保甲、给腰牌以严出入。八月,署儒学教谕事徐廷雄莅任。冬,署令裘修北山楼,建敌楼三座、窝铺十间,建土地祠。
六年已丑,大饥,黄竹生花结实,乡民舂以代粟。夏,重修城隍庙;三隘乡民流离失所者,蒙分巡漳南道张嶙然渐次招抚。至是,来邑输诚纳课。六月十五日,县令杨方盛莅任,招抚离民,复兴县南集场,以通贸易。署谕徐与通邑士民,建偕乐亭,纪之。视事未几,卒於官。十二月廿六日,部院陈委署县事王自成莅任。
七年庚寅正月,署令王移城外市民入城贸易。集场日,严制兵丁,毋得骚扰,赴集者渐众。三月,葬故令杨於城东郭外,置田立祠,抚恤其家以归。时值饥疫,死亡载道,暴骨如莽,捐赀悉为埋瘗。兵火後,丁粮册籍无稽,命各里逐户挨查,汇集以成黄册。建文川大桥。临旋任,留囊金二百,置产以给贫士。通邑建崇报祠二所,一合祀郡守李友兰、司理周维新、协镇高守贵、驻防谭麒、张明海等官;一专祀署令王公,各有祀田若干亩载册。九月五日,县令钱君铨莅任。土寇掳掠席湖营及田心各乡,请兵援剿,寇遁。惜视事未以,次年正月卒於官。十二月十八日雷鸣,二十五日亥时地震,声响如雷;二十七日清晨,地又微震。
八年辛卯:自丁亥县令徐死难失印,上台谕将学印行用。是春,颁新铸印,署幕姜凤翔入京赍回。
九年,县令田生玉建谯楼於旧址,规制更加宏厂⑤。
十年,县令田鼎建县治正堂,又建内署厅於右旧址,建圣殿於明伦堂旧址,移明伦堂於左肩,其余两庑、宫墙、棂星门未告成。
十二年,三月後饥荒,米价高腾。
十三年,正月元宵日大雪,平地深三尺,旬日方解。岁大丰。冬,县令田建文川桥屋、佛堂、店肆,冬腊告成。
十五年,奉旨裁扣天下绅衿削出优免银两,惟免本身丁徭。
十六年,县令盖继孔、训导叶兆改圣殿於原址,升高其地,作壬山丙向,馀未告成。
十八年五月,奉旨移靖南王统师镇闽,全省安堵,九月,大将军班师出闽,用连民夫叁千名协济浦城,民多逃亡。
康熙元年,正月,前任总督部院李次第招抚,至此,海逆投诚。
二年,县令杜士晋、教谕李振缨复立四配、十哲牌龛,建两庑,立牌座,宫墙、仪门、棂星门焕然改观;重修启圣祠。县令杜又建龙亭库、考政堂、笃功亭、燕喜堂、内署房舍百间;申详免民间解米,抚院许批准永为豁免;又申详以协济邵武人夫银抵兑绅衿优免壹仟贰百馀两,绅士咸颂。夏,奉文取废铜铸钱,旋罢。
四年,奉旨清丈通邑田亩,县令杜丈出隐匿贰千馀石,始合部颁全书原额,不溢不缺。春初霪雨,入夏大旱,早禾无收,县令杜捐赀大赈。自二月至七月,四方饥民、漳泉移民就食;地稍远者,核粟赈之。十一月十二夜,有大奔星⑦天狗,由西南抵西北,长竟天,声如雷响。
五年,春,县令杜建县治土地祠,移宾馆於左个。是年,因旧岁无禾,又饥。县令捐赈如旧,饥民、移民俱就食,自三月起至六月止。夏五月,投诚都督颜等移师江右,台檄取连城民夫贰千余名,协济上杭,过山,解赴往返四十馀日,民多疫死。置申道宪祠田。县令杜捐俸壹百余两;买生员李日淳车田共九处,苗粮上则共叁亩一分贰厘柒毫,中则共柒亩捌分伍厘贰毫。又捐俸置孤贫田银肆拾两,买陈恒甫河源里小鱼潭、小槽、车田等共壹拾肆处,上则壹亩肆分肆厘贰毫,中下则共田壹拾贰亩叁分陆厘玖毫。又查出车田豪民陈东白子,隐匿雷公祠田肆亩,坐落太平隘大鱼塘,拨充启圣祠香灯用。奉部院张建立敌楼炮台四座、望楼一十八所。县令杜捐建城隍牌楼,改雄镇楼为雄镇台,鼎建一新。
【注释】
①此纪,原复印本从开头至宋淳熙十三年之前的文字缺失,今据民国县志大事志补。
②元顺丙戌:元顺帝丙戌年,即至正六年。
③十四年:应作“正统十四年”,因宣德仅十年。
④简:应为“检”。
⑤徇难:疑为“殉难”之误。
⑥厂:应是“敞”。
⑦奔星:应作“星奔”。